福建头条网 / 头条科普 / 正文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小说

2024-04-01 20:31 阅读了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席佩兰写的。

  关于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以及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小说,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出处,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什么意思,红袖添香夜读书全诗注释,红袖添香伴夜读中的红袖指的是等问题,小编将为你整理以下的生活小知识: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席佩兰写的。

  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出处是清诗人席佩兰的《寿简斋先生》。

  1、红袖添香夜读书的原句是《寿简斋先生》中的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

  2、《寿简斋先生》是女弟子席佩兰为贺老师袁枚七十九岁寿辰所作的长诗。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什么意思

  释义:在夜深人静时分漂亮的红颜知己拿着油灯站在你的身边俯身靠在你,陪着你看着你桌上的书。

  扑面而来的是她身上淡淡的幽香。

  红袖添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并且无可否认的是非常之美的一种意象。

  只是今天的人,大约并不了解红袖当年是怎么添香的。

  我们所熟悉的焚香方式,是点线香。

  那种装在纸筒里、像挂面似的细细香棒,插一枝在香炉中,点燃香头,就有香烟从香棒上袅袅升起。

  但是,红袖添香绝非拿一枝线香往香炉里插那么简单。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什么意思?

  1.红袖添香: 旧指书生学习时有年轻貌美的女子陪读。

  

  语出: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一回:从此绿鬓视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文章华国。

  

  2."红袖添香"在古代的诗文里屡见不鲜,隐约与蒲松龄的鬼故事有联系。

  

  3.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此语出自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天真阁集》附《长真阁集》卷三之《寿简斋先生》诗,红袖添香夜读书大约便由此衍化而来,但《清诗别裁》中却没有席佩兰,席佩兰原名蕊珠,字月襟又字韵芬、道华、浣云,因性喜画兰自号佩兰,清昭文(今常熟)人。

  

  4.对联:碧纱待月春调瑟 红袖添香夜读书

  古人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艳福。

  此谓家中新增添了美女,以贺新婚。

  红袖,原指女子的艳丽衣衫,代指艳妆女子、美女。

  例:从此添香红袖,其愉快为何如耶! 红袖添香对于读书人来说是一个非常富有诱惑力的词语。

  

  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读书人来说这只是一种远景诱惑,只能画饼充饥而已。

  于是许许多多的读书人便企盼着眼前会发生某种奇迹和艳遇,而红袖添香则是最为理想的一种。

  

  对于读书人来说,红袖添香之所以极具诱惑力,因为除了能找到一个陪读的伴儿——而且这个伴儿是一位可人的红袖——以消除漫长读书生涯的寂寞与疲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红袖添香所营造的那种温馨的情调和令人心醉的氛围。

  

  这就对添香的红袖有了更高、更完美的要求。

  红袖的穿着打扮应该是陈逸飞油画世界里的女性样式:上身是高竖领、斜对襟、镶着金色滚边的中式长衫,当然还要有宽舒的露着玉腕的红袖;

  下身是一袭素雅的长可及地的襦裙;

  柔美的秀发向脑后梳一个发髻;

  脸部轮廓分明,活鲜生动,闪动着灵异的光彩,但却并非是明眸皓齿般的真切,因为太真切了反而就不真实了,就像油画里所表现的那种似真似幻的视觉效果。

  在历史的灯影下,这种形象经过一代又一代读书人耐人寻味的加工和打磨,最终被定格和贮存在人们的脑海深处。

  

  红袖除了有姣好的形象外,还必须有高雅的气质,她既要秀外也要慧中。

  她是立体的,又是富有动感的。

  她能知热知冷,知心知肺,甘苦以沫;

  她能共和诗画,共弹琴瑟,共剪西窗。

  总之,她不是单纯的一幅画,她是有血有肉,有内涵有思想有灵性的一位红颜知己。

  

  有了红袖这个最重要的前提和最重要的角色,我们便可以打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在历史的时空里。

  

  我们有理由可以设想出这样一种情景:一桌、一椅、一盏青灯和满屋厚重的古卷,映衬着读书人那单薄而孤寂的身影。

  窗外,月光如水,或是雨雪霏霏,偶尔有一两声遥远的犬吠,给这夜增添了几许神秘的色彩。

  这时,门轴吱呀一声,先是闪进来一只红灯笼,亮着迷蒙的光,接着便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轻盈的身影翩然而至。

  于是小屋里便有了温暖,有了生气,有了活力,有了诗情画意,有了温馨的情调。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局限性、残酷性,红袖添香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都不能美梦成真。

  于是人们便编织了一些才子佳人的故事、小说、戏曲和诗文来安慰读书人。

  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一见钟情,崔莺莺待月西厢,张生跳墙赴约;

  张生夜读,崔莺莺前来红袖添香,虽几经波折但最终花好月圆。

  这故事使许多读书人为之沉醉,为之痴迷,为之癫狂,为之跃跃欲试。

  许仙和白娘子的故事虽然离奇怪异,但仍吸引了不少读书人心向往之。

  而《聊斋》里那些夜半来,天明去的花妖狐仙,也为许多读书人平添了不少的希冀和慰藉。

  

  回望历史,红袖添香无论是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也好,还是作为一种镜花水月中的幻影也好,它确实给历代的读书人带来一些浪漫主义的情调,给读书人枯燥的苦读生涯增添了几许亮丽的色彩。

  即便是作为一种幻想,有时也可以撩起厚重的历史和现实的帷幔,使读书人暂时搁下手中沉重的书和心中的累而得以放飞自我、放飞心灵。

  

  然而到了今天,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念已把读书人压缩和改造成一种只能按指令行事的模块,喧嚣和浮躁的空间里再也容不下浪漫主义的情调,烦扰而沉闷的生活已经太久地关闭了通往童话世界的窗口,红袖添香只剩下了一个美艳的故事躯壳,一个遥不可及的且即将幻灭的梦境。

  

  我为读书人精神空间里的苍白感到无奈,更为社会缺少一种古典文化情调和文化气质而感到悲哀。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红袖添香夜读书是谁写的小说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