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冬天出现发朦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人想破了脑袋操碎了心,也没明白究竟咋回事,怀疑是不是买到假货了? 很多人担心这有是不是坏了,或者掺假了?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异现象。就像水结冰是水分子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变化。食用油中的主成分“饱和脂肪酸”在遇到气温骤降时,会纷纷报团取暖,等温度回升,就恢复澄清透明了。 为什么有冻成棉絮状、成膏状、小蝌蚪状呢? 你们想想啊 南方人为什么热衷看雪 那是因为雪花是水结晶 呈现出的极致之美 正如这世上 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 它们美得无与伦比 形状自然也千变万化 比水分子结构更加复杂的油分子 当它们手挽手抱团取暖时 创造出这么几种不同形态 也就不是什么怪事啦 为什么有的食用油会凝固,有的就不凝固呢?这个问题相对复杂一些,但也并不难理解。结晶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温度条件达标就会发生的,这里面最关键的是“晶核”。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过冷水吗? 将一瓶纯净水放在-20度冰箱中 它未必就会冻住 原因很简单 没有促使其结晶的“关键人物” 而这个关键人物在油里 可以是饱和脂肪酸 也可以是任何其他的微量营养素 比如,维生素E、甾醇、磷脂、橄榄多酚、角鲨烯、谷维素等 当然,除此之外 收获季节、加工工艺、油料作物的产地等 都可能影响到结晶的发生 这才会出现 同一种油,甚至同一批次 出现不同的结晶状态 食用油凝固了还能吃吗? 食用油在低温下凝固 是一种物理结晶过程 虽然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变化 但属于正常的物理变化 可以把油品放在温暖的室内 就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小伙伴们可以放心食用 可以预防食用油冬天凝固吗? 其实是可以通过工艺把控 让油脂减少凝固的可能 但若是过度追求油脂不凝固 就会使油脂失去更多的营养物质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相信小伙伴们不想丢了 油中“大西瓜吧”
|